甘肃省博惊艳“还原”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国宝级文物“蓝莲盏” 同款文创来了

来源:2023-08-22 08:40:27    时间: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琉云璃彩”蓝莲盏。

“她”是惊艳千年的“蓝莲花”;

“她”是古法琉璃烧制的主人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就是经过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3年研发与细节打磨后,终于成功还原的丝路珍宝、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同款文创——“琉云璃彩”蓝莲盏。

(一)

“琉云璃彩”蓝莲盏,拥有“冰肌玉骨”的七瓣之莲,莲瓣口沿独特优雅,八瓣莲花托盘平稳支撑,通体莹润清透,触感温润舒适,内外明澈,可观茶色,妥妥一套美轮美奂的主人杯,更是收藏、馈赠的匠心美器。

当然,它的不凡更来自于它的创意源头——甘肃省博物馆展厅里那只造型华美、完整成套、颜色高贵的莲花形玻璃托盏。

作为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它状如莲花,一盏一托,通体呈半透明普蓝色。盏身呈七瓣莲花形,托腹壁直外撇呈八边形,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托与盏相得益彰,像极了夜幕下一朵绽放的蓝莲花。

相信每一个与它对视过的人,都会对它过目不忘。虽然这是一套元代的器物,但在现代人眼里,依旧美得不可方物。

这次,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以这件国宝级文物——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为原型,采用古法琉璃高温烧制,经过二十多道复杂工艺精细制作,不仅让这款美器具有贵气轻奢的质感,而且脱铅处理也保证实用性和饮用安全。外包装还采用原创设计的精美烫金礼盒。

现在,你终于可以将这一盏惊艳千年的“蓝莲花”带回家了。

(二)

中国人自古好茶,“美食不如美器”,对茶具更是颇为讲究。

茶盏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不断变化。东晋以后出现了一种专用于饮茶的器具——托盏,这种托盏由汉代的耳杯和托盘发展而来,茶盏放在托盏上,避免烫手,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饮茶器具。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加之制瓷业蓬勃发展,瓷质托盏已经有了庞大的粉丝群。哪怕是到了元代,精致的玻璃托盏那也是相当受追捧,所以,当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一经出土,就备受文博界瞩目。

要知道,玻璃器皿,对于现代老百姓而言虽已司空见惯,然而在古代中国,一般人家可是绝对用不起,那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正儿八经的奢侈品。

而此次,为何选择用古法琉璃材质还原文物之美?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创意总监吴晓宇说:“这款文创产品我们打磨了3年,用各种材质尝试过,最终我们选择用古法琉璃材质,凸显原文物的古朴气质。”

我国早期的玻璃多为绿色、淡绿色或白色,南北朝时期,随着外来玻璃的输入,玻璃在造型、质地、工艺上已经出现了变革,可以烧制出光泽鲜艳的玻璃了。元代时还出现了专门给皇家烧造仿玉玻璃器的“瓘玉局”。目前出土的元代玻璃器皿极少,而甘肃省博物馆这套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晶莹剔透、色泽纯正,正是元代玻璃器皿的代表,无愧于国宝称号。

(三)

谈到这款文创的研发,吴晓宇说:“这次研发,还有另一个难点,就是托盏的器形,‘莲花形’非常考验工匠对于整体器型比例的把握。上一次打样时,莲花形做得有点瘦长,很不理想,此后又经过反复打磨。”

据考证,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将莲花造型运用在器具之上。当时中国制造的玻璃器多薄而小,这款蓝莲花器型较大且厚,又极像舶来品。而从托盏的色泽和成分上判断,研究人员认为这托盏极有可能是元代工匠利用进口原料,运用中式审美制造出来的玻璃工艺品。

经过这次从文物到文创的复刻,已扎根文创设计7年的吴晓宇颇有心得,“我们做文创就是越做越发现文物的精妙之处,元代莲花形玻璃托盏莲花器形,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复刻的,现代人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真正完全还原古物之美,这就是文物的珍贵性。我们只希望尽己所能,让现代人更了解这件丝路遗珍,并爱上这一抹惊艳的蓝。”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荆雯

关键词:

文章推荐

  • 赏传统年俗逛非遗庙会 铜官窑古镇重温传统民俗年

    中新网长沙2月6日电 (潘杏琼)在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环境下,位于长沙市城北的铜官窑古镇景区,从1月24日至2月15日举行中国年·湖湘味·铜官

    中新网 2022-02-07
  •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6日至7日预

    中新网 2022-02-07
  •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瑞雪迎春”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文曦)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

    中新网 2022-02-07
  • 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新春走基层)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用锤子“

    中新网 2022-02-07
  •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记者 谢盼盼)守望花苞,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  今年春节里,浙江

    中新网 2022-02-07
  •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