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敦煌文物事业,再捐1000万!樊锦诗撰文: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2023-07-11 09:33:06    时间:北晚在线

记者10日从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了解到,樊锦诗在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会议宣布,一颗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资料图】

樊锦诗今年85岁。1963年,她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至今已从事敦煌文物事业整整60年,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敦煌莫高窟雪景。新华社发

樊锦诗人民日报撰文: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秉持莫高精神,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敦煌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敦煌文物事业的高度重视,如春风化雨润敦煌,使得敦煌文物事业有了今天的成就。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文物工作者,我本就应当自觉投身于祖国的文物事业,正视敦煌石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坚守初心和使命,为做好敦煌石窟保护传承工作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同时,敦煌也塑造了我、成就了我,没有敦煌也没有我的今天。

1963年,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响应号召,于同年9月1日正式到敦煌研究院工作,开始了我一生的志向与事业。当时,敦煌研究院还叫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前辈们的感召下,我一方面用我所学,开展石窟考古研究;另一方面,按照组织安排,参与行政管理。经过长时间历练,最终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六十载春秋,一甲子岁月,在日复日、年又年的积淀中,我深刻体悟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每一个莫高窟人必须心怀理想、脚踏实地,抓住问题导向、注重细节,践行莫高精神,择一事、终一生,才能成就敦煌文物事业。我也深刻认识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既需要青灯黄卷,也需要科学精神,坚持以研究为基础、以法律为依据、以规划为蓝图、以人才为支撑、以永久保护永续利用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路径,才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同时,文物工作要与时代同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坚持开门办院、守正创新,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一方面做文明的交流互鉴,一方面坚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最终开创了敦煌模式,铸就了敦煌质量品牌,把敦煌研究院建成了世界上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也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国际。

敦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服务敦煌是我终生的夙愿,千年莫高是值得奉献的地方。一生能以自己的所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是我的幸运。60年来,我有幸参与、见证并为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大家群策群力、鼎力支持下,敦煌文物事业已真正迈上科学的保护、研究、弘扬、管理道路,莫高窟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有效科学探索,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肯定和评价。但敦煌文物保护利用弘扬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永久”的事业。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勉励我们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作为敦煌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我还要继续奉献、再尽绵薄之力。

我常常说,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敦煌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以后的工作要做得更好。我衷心希望新一代的莫高窟人,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勇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记者王锦涛整理)

(原标题:樊锦诗人民日报撰文: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63

关键词:

文章推荐

  • 赏传统年俗逛非遗庙会 铜官窑古镇重温传统民俗年

    中新网长沙2月6日电 (潘杏琼)在多地倡导就地过年的环境下,位于长沙市城北的铜官窑古镇景区,从1月24日至2月15日举行中国年·湖湘味·铜官

    中新网 2022-02-07
  •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6日至7日预

    中新网 2022-02-07
  •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瑞雪迎春”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文曦)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

    中新网 2022-02-07
  • 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新春走基层)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 用锤子“听诊”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中欧班列“签证官”:日行10公里,用锤子“

    中新网 2022-02-07
  •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记者 谢盼盼)守望花苞,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  今年春节里,浙江

    中新网 2022-02-07
  •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众测
  • more+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