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延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服装设计
(文章转载自杨树云《装点红楼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年了,一部长达三十六集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全部完成了。
【资料图】
感谢导演王扶林,给了我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得到了许多红学家和同行们的点拨和帮助,让我来施展一番自己的心愿。
为实现这个意愿,我和伙伴们跟随导演王扶林在创作的道路上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然而这又绝非一般的三年,而是为之付出了全部心血,为之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个人牺牲所换来的。这其中又充满了创作的甘苦和压力。越是对曹雪芹崇拜至深,越是感到肩上的担子之沉重。既要按曹公的意愿,又要为八十年代的人们所接受。服装设计既要重资料、重文献,又不是让人们去考证某一时期的服装史。而这些服装需要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性格,穿在演员身上应恰如其分,因此,不能完全拘泥于历史资料,而是要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剧情要求去设计。
过去,我曾接触过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服装,如《聊斋》故事改编的电影《精变》、《墙头记》,《水浒》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但这其中多是小家碧玉、草莽英雄。而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大官宦、大封建家族从“昌明隆盛”到“树倒猢狲散”的衰亡史,是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
《红楼梦》这一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扉。每个熟悉《红楼梦》的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林妹妹、宝姐姐。准确地为每个人物设计服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我是使出了吃奶的气力去攀爬、去拼搏的。但由于自己功底太浅,往往出现不少败笔,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谅解。
迄今为止,全剧人物服装共设计制作了两千五百余套。其中如王熙凤一人的不同色彩、不同款式、不同季节的服装就有七十四套,林黛玉的也有四十余套。人山人海的大场面更是需要上百套。如“秦可卿出殡”一场中,就需要七百余套各不相同的丧服和素服。“元妃省亲”也需要五百余套。要通过服装设计这一角度来展示皇亲国戚贾府的兴衰,来展示封建制度的兴衰。
服装设计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按什么年代去定位。曹雪芹在书中有意识地模糊了年代,正如书中所指“无年代可考”,但具体落笔就需要有时代特点和统一的创作风格。
经过专家、编、导及主创人员的多次研究,决定以明代为基础,综合历代服饰中最美的东西,大胆设计,创作出一个所谓“红楼梦时代”。它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人物个性,避免程式化、戏曲化。
皇亲之家宁荣府,上上下下四百余人。官宦,贵族;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头,婆子;仆人,小厮;优伶,尼僧;马夫,厨娘。可说是一个小小社会。从服装上去表现这个偌大家族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去表现每个人的喜怒哀乐,尤其让若干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并要使观众看了觉得层次分明、人物各异,这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风俗知识,更需要有统一的布局、巧妙的构思。在这些方面,除专家顾问们的指导外,戴敦邦老师、鄢修民老师帮我出了不少好主意。
从地位身份上分,贾府中可分为主子、奴才两大阵营。要从服装上区别两种地位的特点,主要从色彩、造型和质料上分。
长期以来舞台戏曲中的奴仆多穿皂衣、扎红色大带。某些资料上的家奴也多穿青衣。但这么多男女仆妇穿上青衣在屏幕上一片黑,必然造成画面的堵塞而无空间感。只有用灰色调的中间色才能概括这占很大数量的奴仆,让他们在较鲜明的主子层中,从色彩上与其拉开距离。
为区分两个府门,荣府的奴仆服装基调选用灰绿色,基本样式是斜领褂、裙或裤,女仆们一律用坎肩统一在一个样式中。宁府的奴仆基本色调为灰紫色,基本样式与荣府同。
奴仆层中的有名姓的人物,如男仆中的周瑞、赖升、林知孝等,女仆中如周瑞家、来旺家、王善宝家、宝玉房中丫头袭人、晴雯、麝月等,他们是曹雪芹笔下奴隶的代表,他们有着各自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服装可以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在一般场面中,他们的服装要起到衬托主子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重场戏(如晴雯撕扇、晴雯补裘、袭人告密等)中,他们的服装需要有意识地跳出框框,同样要为他们设计与剧情、与人物性格相吻合的服装。
贾府中占统治地位的老爷、太太,他们不仅是“画栋雕梁”、“锦衣玉食”的贵族,而且是“翰墨诗书之族”,不但有华丽的外表,还有儒雅、博才的风度,他们的服装除去华丽,还应深沉、古朴。如贾母,我为她选用了秋香调,贾政为咖啡调,贾赦为深紫调,贾珍为土黄调,王夫人为深烟调,邢夫人为紫红调,尤氏为浅驼调,李纨为蓝灰调。
贾府中的少爷、小姐们亦多是出口成章的才子、才女。他们是即将崩溃的封建家族中的新一代。他们的服装应是鲜艳、明快、清澈、文雅而又充满活力。如怡红公子贾宝玉的朱红调,病西施林黛玉的乳白调,冷美人薛宝钗的蜜合调,“凤辣子”王熙凤的桃红调等。
这样,就组成了服装色彩的三大层次:第一层次少爷小姐,明快、鲜艳。第二层次老爷太太,深沉、古朴。第三层次男女仆人,灰暗、朴素。这三大层次正如素描中的黑、白、灰三大调子,无论是从明度上还是从色相上,都能拉开距离,层次分明。
曹雪芹历尽苦心,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去勾画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少男少女形象。尤其是生活在“花柳繁华地”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她们尽管性格上千差万异,但无数个“同年同月”的“美人胚子”同时出现在荧屏上,让观众在这女儿国中清晰地分辨出谁是林妹妹、谁是宝姐姐、谁是湘云、谁是迎春……一是靠演员的外部特征,二是靠装束打扮,服装设计就是要帮助演员塑造形象。
根据不同的性格、气质,为每一人物选定一种服装基调(包括色彩基调和基本造型及基本图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当然服装基调只是一个乐章中的主旋律,中间还可有节奏。下面可举例说明:
林黛玉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又是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要角色。她自幼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才气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个少得的“女才子”、“女诗人”。她虽寄人篱下,但贵族小姐的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形成了这位少女高雅、灵秀的美好情调。有人把她比作“美人香草”,我觉得非常准确。她虽是个妙龄少女,但在她身上很少脂粉气,而多是书卷气。
如何从服装上去表现这位“美人香草”呢?曹公在为她命名时,大约也赋予了她以高洁、素雅的色彩——黛(黑色)玉,多么圣洁的名字啊!在这里,我为她选定了以白色、淡蓝绿为基调的服装色彩,淡雅的冷色调。在图案的运用上,排除了一般俗不可耐的花花草草,而以高雅娟秀的梅、兰、竹为基本图案。
黛玉北上,是全剧的开头,黛玉丧母后被送到姥姥家寄养。在这里,我为她设计了一套白色基调的衣、裙和披风,衣服上绣有素雅的蓝绿色梅花,给人以纯洁、单薄、素缟、悲怯之感,加上外面白纱披风,在金光闪闪、花红柳绿的贾母大厅里,一身素缟的打扮,唤起人们对这位柔弱多病、寄人篱下的少女的无限同情之心。“黛玉之死”是剧中尾声,我为她设计了一套纯白色的内衣、裤。领口上绣有稀疏的梅花和兰草。这一头一尾白色的运用,目的是使色彩有呼应关系,又能充分表现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纯洁、短暂的一生。
原著中关于林黛玉服饰的描述尽管很少,但曹公曾赋予她“绛仙草”,不止一次在她身上出现红色。如第八十九回:“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扁,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这里的杨妃色,即海棠红色。再如第八回:“宝玉因见他(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这里的褂子是大红色。
如何在纯净的白色基调中加进红色去,也就是在主旋律中加进带有跳跃性的“变奏”,而又不破坏整个乐章的和谐、统一呢?
黛玉尽管小小年纪已饱尝了世态炎凉,但她与宝玉朦胧的爱情却成为她生活中的“太阳”,给她幽暗的内心带来“光”和“热”。在“读西厢”中,我为她设计了粉红色褙子,白色领口绣上了别致文雅的兰草,白色马面百褶裙绣上一枝鲜艳的红梅,在衣服领口、袖口的滚边用的是较柔和的粉紫色。白色领口和白色裙子仍保持她洁白的色彩基调,绣上少量的梅兰花草,更体现少女对世间美好生活的向往。粉红色褙子,透出少女在读西厢时因内心对爱情的渴求和向往而透出的柔美、温馨的气息。
再如“惜春作画”一场中,也是黛玉无忧无虑、与姐妹们尽兴玩闹的一段,我为她设计了白底红花女褙子,领口和带子是大红色,朱红色纱裙。白底色仍为她的基调,加之红花、红领带,更显活泼、跳跃,而又不失纯洁。
贾府的三姑娘探春,是一个具有男性英爽、刚毅之气的娇柔少女。她在贾府纷乱的人群中有着敏锐的目光和精细的洞察力,又有如男儿般的坦荡胸怀。她自称“秋爽居士”,在姐妹中发起组织“海棠诗社”。她深爱大叶舒展的芭蕉。房中又都是大案、大笔筒、大宝砚……为表现这一豪爽开朗的少女,我为她选定了以深红、湖蓝为服装基调,这两种颜色鲜明、强烈。并选用了舒放的大菊花、大叶为她的基本图案。
冷美人薛宝钗,从她“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性格,以及她“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形诸声色”(《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三四八页)中看出写宝钗不多着色,因她的为人一切都平平淡淡。以素净的黑、白予她较合适。但是,视觉艺术中的每个人物在全剧中都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这个个性,即服装基调又要与剧中人物有纵横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对比又有协调。与黛玉相比,她又应为温文平淡的中间色彩,所以,我为她选用了蜜合色(即血牙色)为服装基调,以象征富贵、丰满的牡丹花为她的基本图案。
其他诸多群芳,曹公早在原著中就在芳名中暗示了一定的色彩,如:娇杏(杏黄色),宝钗(金、银色),李纨(素白色),小红(红色),紫鹃(紫色),香菱(菱花色),莺儿(黄色),夏金桂(金桂色),妙玉(玉色),鸳鸯(五彩色),茜雪(红白色),迎春(柳黄绿),贾兰(蓝色),春燕(绿黑色)等,我尽量尊重曹公意愿,但又要求色彩与感情的统一、协调。如剧中迎春的服装基调选用的是黄绿色,图案是迎春花。夏金桂选用的是香黄色调,图案是桂花。妙玉是玉白色调,李纨是蓝灰色调,小红是大红色调,春燕是深绿色调,莺儿是橘黄色调。愈是群众共济的场面,愈是要严格按自己的基调,这样才能使观众层次分明,目标准确。
《红楼梦》要求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服装造型上,我选用了似明非明、似清非清的造型特点,来体现《红楼梦》的时代特点。
明代妇女多穿窄袖褙子,也有少量妇女褙子外面再穿一件比甲(即马甲)。清代妇女把褙子袖口放宽,比甲更加盛行。贵族妇女还爱穿鱼鳞百褶裙,并将褙子尺寸改短,有的为大襟无领袄。我将比甲这明清都较盛行的造型作为女仆们的统一标志,丫头、婆子外面都穿比甲,系腰巾子。把褙子作为贾府贵族妇女的常用服,年纪大、身份高的如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可将袖口适量放大,但决不像舞台戏曲服装那样宽袍大袖。褙子也可有对领、圆领、斜领、立领几种,斜领、对领是明代特点,圆领、立领为清代特点。将明清特点巧妙糅合在一起,这就是《红楼梦》中贵族妇女的基本造型。这种服装造型要合体、舒适,既不像戏曲中那样宽袍大袖,又不失古代服装原型。
服装的季节感,是区别于舞台戏曲化、增强生活化的重要方面。戏曲舞台上无季节之分,它是多年来形成的一套根深蒂固的程式,如包公在任何剧目、任何季节都是穿黑蟒,而《红楼梦》中的服装,必须按照剧情、人物个性,设计不同时代、不同季节的四季服装。如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和“弄权铁槛寺”两场戏中,我为她设计了白色织绵缎的长皮袄。王熙凤这个人称“脂粉队里的英雄”,刁钻阴险,逞强好胜,在“协理宁国府”一场人物众多的戏中,一百余名婆子、丫头、仆人、小厮,一个个垂手站立,听这位“凤辣子”训斥。在众多的蓝灰色调(仆人们穿素服)的人群中,王熙凤金光闪闪的长毛白皮袄灼灼逼人,鲜明跳跃,加上她杀伐决断、严而无情的手段,使她这一管家婆立时威严、凶狠起来,使婆子们“大气不敢喘”。在“弄权铁槛寺”中,她穿的是黑织绵缎白狐皮长毛皮袄,黑色,用在她身上更加阴险、狠毒。白狐皮长毛皮袄用于她,一是显示这女人的富贵、荣华,加上库金镶边,更增加了她身上的珠光宝气之感。另一方面,长毛狐皮昭君套及长毛大领,更加衬托出这一贾府的新兴高利贷者的贪婪、阴险、刁滑、残忍、狐狸般的禀性。
再如盛唐妇女流行的大袖罗纱衫,这种服装季节感强,宽大袒露,能充分体现女性的线条美和肌肤美。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这种服装的概括。
在《红楼梦》一剧中,我大胆地将这种服装用在薛宝钗、秦可卿及王熙凤等少女少妇身上,作为她们在自己闺房中的夏季家常服。透过罗纱,能隐现出她们诱人的肌肤。
曹雪芹在原著中以很大的篇幅去写了这些如同“水做的骨肉”,使人清新的女儿们,写她们的美,她们的线条美、体态美、肌肤美、心灵美。我力图从服装上去体现这些美,让人看后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红楼梦》的结局又是“树倒猢狲散”,美的毁灭,如何使人为之惋惜,为之心痛。服装设计除色彩、造型外,还应在选料用料上有所设想。
比如书中写林黛玉的病态美,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如弱柳扶风,有一种婀娜美,她的服装,就必须多用纤维较松软、薄而细的如绉缎、女衣呢、双绉、真丝纱等料,来衬托她的“天生丽质”。相反,王熙凤则应选用大缎子、织绵缎、烂绒花、大纹呢等有厚度、又闪闪发光的质料。
在八十年代的今天去挑选《红楼梦》中诸多个“美人胚子”、少男少女,她们应具有中国古典美和端庄、纤细的气质,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此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编者注)。
然而,如何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去弥补演员自身的不足,这是摆在设计者面前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扮演王熙凤的演员,从面部五官造型、气质及表演都十分接近角色,但美中不足的是身高只有一米五三,而原著中的王熙凤是“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应该有亭亭玉立之感。因此除了为她鞋底加厚外,在服装的设计上多用中间色和深色,造型上尽量使衣服瘦而长,多采用对领褙子。对领的颜色突出,将前面的竖线条拉长。前衿上如有绣花图案或镶花边,也尽可能使之形成竖结构,增加竖线条,如为她设计的黑、白两件长毛皮袄,就是有意识地将衣服尺寸拉长,胸围小于一般,前衿的皮毛领子加宽加长,与下摆相接,在领子的一旁又镶一条库金镶边,前衿共形成四条竖线,鱼鳞裙的前马面比一般尺寸改窄,也给人以瘦长的感觉,最后一招就是穿增高鞋。用这些方法增加了演员的高度,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
另外,有的演员肩宽,就在坎肩的肩宽尺寸上有意识地缩小或多用深色坎肩;有的演员脖子短,就为之设计窄领或无领的上衣,有的演员腿短,就将上衣和下衣的尺寸在比例上作调整,如将上衣身长尺寸缩小,也可增加下身长度比例。
作为一个影视服装设计者,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参加自己所喜爱的作品的创作,为它而抛弃一切。但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干这一行必须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颇深的艺术造诣、良好的文学修养。要做到这些,必须走艺术与专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其他专家)相结合的道路,专家们有丰富的知识,他们是我们的“宝库”。《红楼梦》一剧的服装设计,显出了自己的浅薄,但我愿在今后的生涯中不断学习、充实、提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X 关闭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技术官员、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我和我的祖国》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9岁的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
-
“一墩难求”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设计师: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导致一墩难求